(1)症状:虚烦不得眠,入睡后又易惊醒,终日惕惕,心神不安,胆怯恐惧,遇事易惊;并有心悸、气短、自汗等症状。舌质正常或淡,脉弦细。 (2)病机:心气虚则心神不安,终日惕惕,虚烦不眠,眠后易惊醒,心悸、气短、自汗;胆气虚则遇事易惊,胆怯恐惧;舌质淡,脉弦细,...全文
(1)症状:心烦不寐,头晕耳鸣,烦热盗汗,咽干,精神萎靡,健忘,腰膝b154软;男子滑精阳萎,女子月经不调。舌尖红,苔少,脉细数。 (2)病机:心主火在上,肾主水在下,在正常情况下,心火下降,肾水上升,水火既济,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、阴阳之平衡。水亏于下,火...全文
(1)症状:心烦,失眠,入睡困难,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,盗汗,口渴,咽干,或口舌糜烂,舌质红,或仅舌尖红,少苔,脉象细数。 (2)病机:心阴不足,阴虚内热,心神为热所扰,所以心烦、失眠、手足心发热;阴虚津液不能内守,所以盗汗;心阴不足,则虚火上炎,所以口渴、...全文
(1)症状:患者不易入睡,或睡中多梦,易醒,醒后再难入睡,或兼心悸、心慌、神疲、乏力、口淡无味,或食后腹胀,不思饮食,面色萎黄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象缓弱。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。 (2)病机:由于心脾两虚,营血不足,不能奉养心神,致使心神不安,而生失眠、...全文
(1)辨证论治 ①阴虚阳亢 症状:失眠多梦,耳鸣健忘,潮热汗出,心烦易怒等症,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 治法:滋阴潜阳,镇静安神。 选方:更年安汤加减。 药物:生地、熟地各30g,何首乌15g,茯苓15g,泽泻、丹皮、玄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山萸肉各10g,磁石、珍珠母、夜交藤各30g,山药...全文
(1)郭子光老中医验方 方名:涵阳入寐饮 药物:生地、夜交藤、磁石、珍珠母、石决明、龙牡各30g,制首乌、酸枣仁、柏子仁各15g,黄连5g。 功效:顺时调阴阳。 主治:顽固性失眠症。 用法:水煎,于午后及睡前1小时服用,连服10天,每日1剂。每天的上午十点以前,饮用浓茶1~2杯。 按...全文
(1)王景玉专方治疗经验 方名:强心清热利湿益肾汤 药物:太子参15g,麦冬20g,五味子20g,车前子10g,泽泻12g,菟丝子20g,栀子9g,丹皮10g,生地12g,萆20g,旱莲草30g,连翘20g。 功效:清热利湿,强心益肾。 主治:肾病综合征因用激素(强的松)而导致的心悸失眠、汗出等症。 用法:水煎...全文
(1)肖早香辨证论治的经验:①心脾两虚型:面色萎黄无华,神疲乏力,夜难入寐或睡中多梦易醒,多思虑而不能自制,兼见心悸,健忘,饮食不佳,口淡无味,舌质淡,苔薄,脉细弱。治宜补益心脾,养血安神。方用归脾汤加减:白术、茯神、黄芪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人参、木香、远志、...全文
方名:益气养阴、补肾化瘀汤 药物:黄芪50g,生地黄25g,山茱萸、菟丝子、三七片、龟板、何首乌各15g,太子参20g,龙齿(先煎)30g,琥珀粉(冲服)1.5g。 功效:益气养阴,补肾化瘀,佐以安神。 主治:糖尿病引起的失眠症。失眠,神疲乏力,头晕善忘,烦渴多饮多尿,肢体酸痛,舌淡苔白...全文
(1)精神疾病失眠的辨证论治:临床上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,均应首分虚实。据候海荣研究认为,虚证多属阴血不足,重在心脾肝肾,实证多因肝郁化火,食滞痰浊,胃气不和。在治疗上,虚者宜补其不足,益气养血,滋补肝肾,养心安神。实者宜泻其有余,消导和中,清降痰火,重镇安神...全文
(1)验方之一 药物:炒枣仁10g,麦冬6g,远志3g。 功效:养阴安神,清心除烦。 主治:用于虚烦失眠等症。 用法:水煎,于晚上睡前顿服。 (2)验方之二 药物:酸枣树枝(连皮)30g,丹参12g。 功效:宁心安神,活血养血。 主治:用于血瘀所致的失眠、头痛等症。 用法:水煎1~2小时,分两次...全文
病人手术前后所造成的失眠症,术前大多因为精神紧张造成的,所以消除病人对麻醉及手术的顾虑是十分重要的。首先要向病人简单地介绍麻醉及手术施行方案和安全措施,以消除其思想顾虑。对于术前失眠者在解释工作无效的情况下,可给予口服催眠药,或加安定药,以使其能安眠休息...全文